抗美援朝前后朝鲜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?全苏式装备,战术乏善可陈

发布日期:2025-03-09 04:04    点击次数:81

一直以来,只要提到抗美援朝,大家往往都把点放在志愿军或者美军身上。可本来也应该是主角的朝鲜军队呢,对它的研究却不多,甚至很多时候就直接把它给忽略掉了。除了战争初期的平推阶段,特别是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之后,基本就看不到朝鲜军队有啥表现了,就像个小透明似的。那在抗美援朝的时候,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到底是咋个情况呢?

【朝鲜军就是袖珍版的苏军】

和大家想的不一样,朝鲜军队就像是个袖珍版的苏军呢。为啥这么说呢?因为朝鲜建国后那些主要的军事领导人都是从苏联回来的呀,所以受苏联军队的影响特别深,连建军模式都是照搬苏军的。好多人错误地以为朝鲜建军时主要力量是来自东北抗联呢,就想当然地觉得朝鲜军队和咱们差不多,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。

四野有三个朝鲜族野战师呢。不过啊,主力军团的指挥官大多都是从苏联来的朝鲜人。就像金日成,以前是苏军少校;崔庸健呢,以前是苏军大尉;南日大将原来也是苏军大尉;金策大将之前是苏军中校;姜健中将以前是苏军中尉。主力的第一军团、第一师团、第三师团、第四师团,这些部队的指挥官都是苏军里的朝鲜人。只有第六师团比较特殊,这个师团的方虎山是从四野166师出来的。

很明显啊,朝鲜刚建国的时候靠的就是苏联呢。那时候朝鲜从上到下好多都是苏联派的人。延安派呢,人也有一些,可影响力跟苏联比就差远喽。毕竟在当时呀,不管是实力还是影响力,照着苏联的样子来才是朝鲜比较明智的选择嘛。整个军队的编制啦、装备啦、训练还有战术,全都是苏联那一套,条例也是直接把苏军的条例翻译过来就用,而且还很重视政治教育呢。

在武器这块儿,朝鲜军队用的都是二战时候苏军用过的那些比较成熟的武器。轻武器和弹药朝鲜自己就能生产,可重武器就得全靠从苏联进口了。那时候朝鲜的一个师团有122毫米的榴弹炮12门,76毫米的加农炮36门,SU76自行火炮12门,120毫米的迫击炮18门,82毫米的迫击炮81门,60毫米的迫击炮108门,45毫米的反坦克炮42门呢,这火力可比对方强多了。而且啊,朝鲜还有两支装甲部队,装备的都是苏军的一线坦克T34 - 85型。

【三天占领汉城:战略失败,战术乏善可陈】

朝鲜军在战争初期最牛的成果就是用三天把汉城给占了。这一战可不得了,把韩军揍得够呛,汉城也到手了,给刚开战的朝鲜带来了超级大的政治和军事上的好处。不过呢,这突袭战在战术方面实在没什么出彩的地方。为啥能有这么大的胜利呢?主要是对手刚开战时乱得一塌糊涂,又没什么本事。等对手缓过神来,之前因为胜利被掩盖住的那些问题就全都冒出来了。

195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打响了。朝鲜要是想打赢这场战争,那就得速战速决啊。为啥呢?因为这场战争根本就拖不起呀。再说了,韩军也不是好对付的,就朝鲜军队的战斗力而言,可没法把韩军彻底打败。但是呢,在制定战役计划的时候,居然没考虑到最坏的情况,把美军可能介入这事儿给忽略了,光想着在汉江以北把韩军给消灭掉,就盼着靠这一次战役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喽。

在天时地利人和这几方面,朝鲜竟然全占了呢!你看啊,当时韩国在汉城北面就只有4个师,可朝鲜有10个主力师啊,还有两个坦克旅呢,这兵力上朝鲜就很占优势啊。再有呢,韩国境内有三个师被游击队拖在智异山区了,想快速去支援根本就做不到。最妙的是,6月23日的时候,韩国解除了最高戒备状态,所有人都放松下来了,这可给突袭创造了特别棒的机会呀。而且啊,韩国境内还有不少支持朝鲜的游击队呢,这些游击队完全能够配合朝鲜军队南下啊。

但就算是这样,朝鲜军火力那么充足,本来是有很大优势的呀。当时朝鲜有600门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呢,还有差不多200辆坦克,100多架飞机呢。再加上还是突袭,按说完全能够快速推进,把韩军全都消灭掉的。可实际上,这场战役的结果却没有那么理想。

毕竟在战役安排方面,朝鲜把最精锐但没什么战斗经验的第三、第四师团用来正面强攻,还把大部分坦克部队也安排在这个方向。靠着T34坦克的强大威力,再加上对面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,这两个部队成功把遇到的敌人给粉碎了。

当时啊,要是能把兵力集中起来搞个突袭,那在对手的增援部队来之前,把整个汉城给占了是完全没问题的。可当时第一军团的司令官金雄呢,他觉得战前计划已经提前完成了。为了照着原来的计划行事,他居然就不进攻了,就在那儿等着从春川方向来的第二军团突破。这么一来啊,韩军就有了喘息的机会。结果被一开始的胜利弄得晕头转向的第四师团,被敌人反击了,损失可大了。

第二师团啊,就知道傻乎乎地正面硬往上冲,结果损失老惨了。在春川那地方就走不动道儿了,只能赶紧把进展比较顺利的第七师团叫回来支援。这么一搞啊,就没办法对汉城进行战略包围了。

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啊,就是没有战斗经验,步兵的战斗素养让人担心呢。朝鲜军队呢,火力上是有优势的,可步兵的素质不太好。韩军刚开始的时候被打得晕头转向的,不过反应过来之后就迅速组织反击了。而且韩国的地形不容易快速推进,韩军就利用便于防守的山地地形,对朝鲜军的进攻进行了大量的反击。所以啊,在往南进军的过程中,每一座桥、每一个山头,步兵都得仰攻,本来能打闪击战的,结果却打成了攻坚战和混战。

第五、第六师团啊,这俩师团实际上就是四野的第164师和166师呢。它们作战经验可丰富啦,但是却没被当回事儿。在汉城战役的时候,就被当成小配角了,让它们去攻打那些不重要的地方。进攻汉城这么重要的战役,它们都没机会参加。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?让那些没多少战斗经验的部队去当主攻,却把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给拆分开来用,这在汉城战役初期啊,真的是一个特别大的失误呢。

汉城战役刚开打的时候啊,能打赢靠的是啥呢?就是靠着装备特别好的武器,再加上搞突袭。那时候韩军刚开始的时候乱得不行,还老是出昏招,就这么着朝鲜才打了不少胜仗,很快就把汉城给占了。不过呢,这中间朝鲜指挥上的一些错误就被盖住了。其实啊,汉城战役里并没有把韩军有战斗力的部队全给消灭掉,朝鲜自己的部队损耗也特别大,只能停下来休息调整。而且也没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往南追着打,就这么把机会给敌人了,让敌人能喘口气。

【之所以这么难打,金日成完全失败的政治战略是一部分原因】

【仁川登陆战前:朝鲜军最后的亮眼表现】

闪击战打成肉搏战喽,30天就推到釜山的计划看样子是搞不定啦。都走到离釜山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,朝鲜军就碰上了在大田严阵以待的美军24师。这时候的美军啊,可不是后来的美军呢,虚弱得很,还乱哄哄的,连满编都不是。

1950年那会啊,美国陆军就只留了10个作战师。在日本呢,留了3个师,可基本上都不是满员的编制,一个团就俩营。训练?那都不用提了。为啥呢?因为当时主流的想法就是靠核武器和战略空军就行,觉得陆军不需要太多人。这么看来,那时候的美军陆军啊,完全处在二战之后最虚弱的状态了。

汉城战役结束后,杜鲁门马上就要求麦克阿瑟赶紧去干涉。麦克阿瑟呢,他看了看自己手头的兵力,觉得除了第24师还看得过去,其他的都不咋地。所以啊,他就命令24师赶紧先派一个加强营空运到韩国,接着再让空军去轰炸。这么说吧,刚参加战斗的美军呢,就是训练不足,不过武器装备还凑合的这么个状况。

第24师怎么说也给美军挣回了点面子。虽说准备工作没做好,可这次他们跟二战时那副懒洋洋的少爷兵模样完全不一样了,那是真拼啊。伤亡率都达到30%了才撤呢,一个个杀得眼红,最后战死1128人,2400人失踪,师长迪安少将还被俘虏了,这才完全撤下来。朝鲜军呢,就用了第3、4师团共2万人,还有105装甲旅的50辆坦克。这么看的话,美军在朝鲜战争刚开始的时候,战斗力真就那样,不咋地。

大田战役打完后,朝鲜军队接着进攻。这一回,他们的对手是防守的美军第8集团军。这一战呢,朝鲜军又把美军的防守给击退了,让美军死了4599人,2701人没了踪迹,401人被朝鲜人民军俘虏,还损失了60辆坦克。不过呢,这也是朝鲜军最后的高光时刻了,因为美国已经开始谋划仁川登陆了。

【完全苏联的打法】

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呢,朝鲜是照着苏联的作战模式来打仗的。当时就靠着T34坦克去打开局面,作战目标是攻占城池、抢夺地盘,而不是把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当作重点。可是随着战线越拉越长啊,美军在空中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,地面上反坦克的火力也变强了。这么一来,T34坦克的损失一下子就增多了好多,那开战初期T34战无不胜的神话也就破灭了,只能靠着之前胜利攒下的高昂士气接着打下去。

到了洛东江战役和釜山战役的时候,朝鲜军的前线部队满员率已经降了一半还多呢。重武器损毁得特别厉害,弹药也严重供应不上。前线好多炮兵没炮弹了,只能被迫回到后方休整。朝鲜军特别崇尚苏联武器,到了后期武器弹药不够的时候,还刻板地从苏联紧急进口装备,然后顶着美国飞机的轰炸,千辛万苦往前线送,可半路上就损失了一多半。

洛东江战役和釜山战役的时候啊,每个师团每天能运到前线的物资平均也就15吨上下,这点物资根本就不够用啊。再看从敌人那儿缴获的好多美式物资装备,利用率那叫一个低啊,一大堆完好无损的美式装备就被扔在一边,根本没人管。特别是富平市,这可是战前驻韩美军当成补给基地来建设的城市呢,城里堆着各种炮弹、机枪子弹之类的,大概有2000吨,结果最后居然全都原封不动地还给敌人了,真让人想不明白。

【重新整编重建后的朝鲜军】

仁川登陆之后呢,麦克阿瑟没让美陆战1师马上南下,去截断南线朝鲜军的后路。他呀,直接就奔着汉城去了,在他看来,汉城可太重要了,拿下汉城就能显示他的功劳。可这么一来,在釜山前线的朝鲜军就有了半个月的撤退时间。这些部队呢,在拖慢美军攻势方面,还有配合志愿军入朝作战这事儿上,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

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的时候,朝鲜军被打得很惨,正在重新整编呢,所以成建制参战的部队特别少。等到第三次战役,经过短暂休整的朝鲜军出动了三四个军团的兵力跟志愿军一起作战。不过这时候朝鲜军的部队人员缺口太大了,而且还没有重武器就投入战斗,战斗力明显下降,基本上都是配合着作战,没能力承担主攻任务。

至于后面的一系列战斗呢,朝鲜军队虽然有那么一点点亮点,可真不多。到了1953年的时候,朝鲜军队经过两年多的动员和整训,部队扩充到45万人了,但还是没法和初期战斗时的水平比。为啥呢?一方面是朝鲜对之前从四野出来的将领不太信任,换上的新将领在战斗力和经验上都有所欠缺。

其次呢,长期打仗下来,朝鲜的人力和物力损耗都不小。到了战争后期啊,朝鲜着急结束战争,甚至都打算在谈判的时候,就战俘问题做出很大的让步了。多亏了苏联从中协调,施加压力,这才让各方能保持一致对外的态度。不过这个时候的朝鲜呢,就想着保存有生力量了,在战场上基本没多少战斗意志了。

总的来讲呢,在抗美援朝战争里,刚开战的时候朝鲜军队的战斗力那是最强的。不过他们主要是靠坦克来攻占城池、抢夺地盘。大田战役之后啊,朝鲜军的战斗力就明显变弱了。特别是仁川登陆之后,朝鲜军的战斗力和士气简直掉到了最低谷。虽说后来有一定的恢复,可再也回不到战争刚开始时的水平了。从整体上看,哪怕是朝鲜最强的第六师团,也就只有四野二流部队的水平。